大俄防着咱们呢,他们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靠近欧洲的地区,而西伯利亚那块地方资源非常丰富,却愣是没被大规模开发。 这不是想多了,而是真的有理有据,沙皇时期的俄国就曾经拿走过我们一大片土地,像外东北、海参崴这样的地方,都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变成了俄罗斯的地盘。 这些事情让两国之间有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。 后来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珍宝岛和边境冲突让中苏关系一度闹得很僵,这些老账在今天的政策和人民心里依然留下了痕迹。 除了历史的问题,俄罗斯本身也有一种骨子里“向西看”的心态。 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国就一直想着学习和融入西欧,把自己当作欧洲的一份子。 不光是王公贵族这样想,后来连苏联解体后的领导人也动过加入北约的念头,他们对西方的那一套始终抱着想象。 正因为这种文化底色,俄罗斯一直把人口、经济、政务都放在欧洲那一头。 而他们的亚洲部分,尤其是西伯利亚,虽然地皮大、资源多,但就是开发得很慢。 西伯利亚占了俄罗斯大半江山,石油天然气多得惊人,可俄罗斯宁肯让它冷着也不愿让中国那边大张旗鼓地来做生意。 原因很简单,怕中国把经济、劳动力渗透进来,搞出人口变化甚至控制权归属的麻烦,这片区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道巨大的安全缓冲。 等到俄乌战争以后,俄罗斯被欧美封锁才被迫往东靠和中国做买卖。 这些改变是迫不得已的,只要外面环境一好,俄罗斯还是会优先选择跟欧洲打交道。 很多事上他们嘴上说中俄友好,背后该算计还是算计,尤其是资源这一块。 比如中俄的天然气合作,西伯利亚力量一号已经用起来了,可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的谈判却拖了很久,俄罗斯在管道、价格、控制权上怎么都不松口。 这种局面反映了中俄关系的实质,两边都有现实压力要合作,又都习惯互相防一手。 跟这样一个既合作又有疑虑的邻居打交道,需要慢慢来、细心观察,每一步都不能大意。